轻轻地再见

contentAndroid浙江

楼主

北安公园的戏曲角你听过吗?这场戏持续36年,唱了四代人!

本帖已获热议奖!评论人数越多越有可能获奖,详情请戳 >>>随着锣鼓琴弦响起普陀区沈家门北安公园的戏曲角热闹起来了
   演出当天台下有一位阿婆听得特别认真她说:“从1988年开始,几乎场场来看。”陈阿婆今年80岁,家住附近的戚家湾三十多年来,只要戏曲角开唱她就提前半小时来抢位子

这里的居民说沈家门渔港戏曲角演出队自1988年创办至今演出了36个年头每年临近夏天每个星期一晚上都会演出

据现任团长刘秀珠介绍,现在的“戏曲角”是12年前北安公园第二次改造修葺时专门为沈家门渔港戏曲角演出队重建的。“我们这个演出队可以说是普陀成立最早的民间越剧演出队了,也是唯一一个有固定舞台的队伍。

目前渔港戏曲角已传唱了四代人最年长的72岁,最小的12岁 第二代队员73岁的丁亚芬讲述了渔港戏曲角演出队创立的历史第一代第一任队长也就是创始人陈云娣,从小就喜欢越剧。1985年左右,陈云娣退休后与几个越剧迷一起在沈家门北安公园唱起越剧。过了一阵子,就有观众跃跃欲试,抢过话筒就吼上几句、哼上几段。就这样,唱的人多了,看的人也多了,“戏曲角”成形了。第二代1988年,时任普陀区区长的吕建生发现这个自发的“戏曲角”演出设备简陋,但群众文化热情高涨,就拨出2000元资金扶持,陈云娣当时花1000元搭了个小舞台,1000元买音箱。就这样,普陀首家民间越剧队成立,升级版“戏曲角”也正式落定。第三代“从已经过世的老队长陈云娣算起,我们演出队已经经历了三代人,‘第四代’的小演员也偶尔登台演出。”团长刘秀珠告诉记者,最开始参加戏曲角演出的第一代老前辈们大多八九十岁,不少已经离世。连她在内的第二代队员年龄多在70岁以上,大多已从舞台退回到观众席。第三代队员是现在的“主力军”,年龄在60岁以下,最年轻的俞英41岁第四代     在当晚的演出中,最瞩目的还属“第四代”小演员——12周岁的杨舒壹。当晚,她演了两台戏,《北地王》选段《哭祖庙》和《胭脂》选段《慎思》。杨舒壹清亮的嗓音一出,台下的观众立刻被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如今六年级的杨舒壹是普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也是海岛梨园少儿越剧团的成员,可以说是一名专业的越剧小演员,去年还获得了“浙江省小银桂”的称号。
“我对越剧的兴趣就是起源于这个戏曲角。”杨舒壹说,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开始,她爱好越剧的外婆就会带着她每晚来戏曲角听戏,时间长了,她就在外婆的影响下,喜欢上了越剧,8岁那年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系统学习唱越剧,也会固定在节假日到戏曲角登台演出。
   
尽管面临着小升初的学业压力,但杨舒壹表示,越剧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她会一直坚持学下去,让更多人发现越剧的魅力。
一曲越剧声,四代赤子心她们不忘初心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东西祝“渔港戏曲角”越来越好
来源:竞舟新闻

浏览量:2484 [删除]
6 分享到
版块热帖
    分享
    评论